顺丰安置小区
工地实名制管理追溯起来,其实早在2014年上海建交委就有推行,鉴于技术水平和系统配套的程度,当时的实名制主要采取读取个人二代身份证和进退场登记的方式进行。并且读取工人身份证信息还需要由专人携带作业人员第二代身份证到施工企业或市、区(县)受理服务中心设置的读卡登记点,读取二代身份证,采集作业人员基本信息。无疑,这种方式仍然是较为初级的,但确实为国内建筑工地的实名制管理开启了序幕。
近几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设企业开始使用系统化的思维进行管理,工地实名制管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
为了更好的落实实名制管理工作,《办法》第十三条中明确提出,
建筑企业应配备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相关电子考勤和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办法》表示,工人实名信息采集主要录入的信息包括建筑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的身份证信息、文化程度、工种(专业)、技能(职称或岗位证书)等级和基本安全培训等信息;从业信息应包括工作岗位、劳动合同签订、考勤、工资支付和从业记录等信息;诚信信息应包括诚信评价、举报投诉、良好及不良行为记录等信息。
顺丰安置小区
在推行人脸识别系统进驻工地方面,这几年来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密集的省市,如安徽、四川、湖北、山东、广西等地都已经陆续开始在建筑工地使用人脸识别实名认证系统。人脸识别在工地领域的应用,不只局限于工人考勤这一场景,还包括关键设备(如电梯、大型机械设备塔吊、升降机等)的人员身份验证,从而做到对工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建筑工地的实名制管理朝实人制管理的进阶。
上一个:亲,木有了!